山南市人民政府
今天是: 2018年9月10日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 > 头条新闻

扎西松多村:“牧业托管”解锁乡村振兴“新密码”

2024-06-07 10:30:00 来源:网信措美

“家里的羊交给村里统一管理,我给村里放牧,每月可以拿到固定工资,年底还能分红,又能照顾家人,我觉得很满足。”6月5日上午,在措美县古堆乡扎西松多村附近的一处放牧点见到顿珠时,他正哼着歌甩着“吾儿朵”驱赶着牛羊。

古堆乡扎西松多村,距离县城50多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是一个典型的以牧业为主农牧结合的高原村落。曾经,牧民们过着传统的放牧生活,基础设施落后、生产水平低下,制约着群众收入提高。

扎西松多村草场面积广且具有发展牧业养殖的基础和优势,多年来却守着“金草场”过着“穷日子”。

穷则思变。如何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依靠自身优势,带动农牧民致富,推动集体增收,成为摆在村党支部面前的一道必答题。通过调研,村党支部结合实际,确立了通过牧业改革,改良牲畜品种,实施规模化养殖助推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子。

“确定思路以后,我们多次前往浪卡子县打隆镇、伦布雪乡等地学习‘取经’,考察苏格绵羊、相达牦牛等优质牲畜品种和养殖经验。”扎西松多村第一书记尼玛次仁介绍说。

“取经”归来,扎西松多村两委结合本村实际,从2018年起,持续利用2018年-2022年驻村工作队强基惠民资金及县级村集体补助资金,先后投资110.34万元,建设“千只绵羊繁殖基地”;之后,又投入启动资金、驻村强基惠民资金和乡增收奖励共计109.92万元建设了“百头牦牛繁育基地”。通过实施“牧业托管”,动员群众将自家的羊入股到基地,年终可按股享受分红。同时聘用村里9名人员专职负责放牧,增加了群众的工资性收入,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把自己家的羊交给村集体后,家里的劳动力可以出去打工,每年年底又可以分红,家里收入也多了,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村民古桑白玛笑着说。

经过不断的品种改良,以扎西松多绵羊为代表的‘古堆绵羊’在整个山南市都小有名气。目前,“千只绵羊繁殖基地”现存栏绵羊4256只,固定资产达280余万元;“百头牦牛繁育基地”现存栏牦牛305头,固定资产达245.6余万元。2023年,两个基地共出售1400只羊、18头牛,收入149万余元,为入股的96户群众发放分红资金55550元,为全村219户726人每人分红资金400元,共计分红290400元。

“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我们村通过建设基地,实施‘牧业托管’模式,探索村‘两委’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村集体和群众的‘双增收’。”扎西松多村第一书记尼玛次仁自豪地说。(王利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