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的普及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一些家长带来了烦恼,“熊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稍不留神就在游戏里肆意充值,家长辛苦积攒的血汗钱就这么不翼而飞。此类未成年人消费家属可以追回钱款吗?法律对此有什么规定?4月3日,措美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成功处置了一起此类案情,替群众挽回了经济损失。
2023年3月12日,辖区群众次某在进行转账支付时突然发现,自己的银行卡内13000余元的存款竟然“不翼而飞”,这让次某顿时感到一头雾水,回想近期自己的手机除了本人日常使用以外就是放在孩子手中用于上网课,可是自己又没有将这笔存款进行消费,孩子也并不知道手机的支付密码。抱着只是问问的想法,次某便向其子普某询问了该笔存款的去向,通过详细询问,果然是年仅14岁的孩子普某在上网课期间偷偷用母亲次某的手机,以每次300-600余元的价格向游戏公司充值购买游戏角色“皮肤”以及游戏装备,累计充值金额已高达13000余元,且在每次完成转账后都会将扣款信息删除,所以次某一直都未发现,银行卡支付密码原来是次某在日常使用时孩子不经意间发现并默记在了心里,导致钱款在次某不知情的情况下逐渐流失。
“真的是太谢谢警察同志了,如果没有你们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谢谢你们为我挽回经济损失,你们是好样的!我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向你们表示感谢,真的是太谢谢了”。伴随着一声声感谢的话语,送上了一面印有“尽职尽责为民挽损、彰显警察为民担当”的锦旗。措美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在接到辖区群众次某的求助后,立即联系了未成年网络充值消费热线,就孩子系未成年人,偷偷用其母亲的手机向网络游戏进行充值且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等情况进行交涉,并通过游戏中心上传次某及其孩子普某的户口本、户籍证明、居民身份证、微信充值交易账单等等相关佐证材料,经过不断地协调沟通,最终于2023年4月3日帮助次某挽回游戏充值钱款12000余元,成功挽回了群众经济损失。
民警提示:挽回损失不如加强日常的监督教育管理,广大家长请多多陪伴孩子,培养孩子健康的兴趣爱好,加强对孩子的监督,勿让孩子沉溺手机游戏虚度时光。同时,也要注意保管银行卡、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密码,避免此类情况的再次发生。